top of page

圓環交通亂象

​機車騎士安全沒保障

根據2017年環保署統計,全台機車總數高達1375萬5582台,密度為亞洲之冠,整整比汽車多出580多萬台。然而交通法規與道路設計卻可說是對機車族群相當不友善。其中,又以圓環最為明顯,根據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2016年至今年五月的統計資料顯示,台北市三大圓環,仁愛、公館與景福門圓環為車禍發生率最高的前三名。讓人不禁產生困惑,究竟問題在哪裡呢?。

錨點 1

圓環種類

1835804508.jpg

​Roundabout 和 Traffic Circle    製圖/呂佳郁

道路交通專欄作家許晟松表示,圓環分為Roundabout與Traffic Circle,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幾何設計與疏通效率。Traffic Circle像是一個匯集許多T字路口的大圓形路口,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保歷史古蹟或美觀造景,相對來說車流疏導效果較差,而Roundabout則是由多個流線性穿越行為組成,因離開圓環的行徑是直線引流,較不會出現誤判,可處理較大的車流量。

1_pKb47dpy5QfuBlnHx1Em9w.jpeg

​Roundabout 和 Traffic Circle 對比圖 /許晟松提供

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警務員王偉宇補充,以台灣來說,圓環按疏導車流量的多寡可分為大型與小型。台北市的仁愛及景福門圓環,都屬大型圓環,以分隔島作為車種分流。內環設有禁行機車道,外環則為汽機車共用道。

截圖 2020-06-21 上午4.15.39.png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小型圓環另分為一般交通區和寧靜交通區圓環,寧靜交通區圓環是為避免車輛在行經車流較少地區的交叉路口時,車速過快的交通設置,車輛行經圓環時必須減慢速度,查看周遭,因此能有效避免車禍發生率,歐美國家鄉間道路常見這種圓環式道路。

​圓環的功用

「可適度嘗試代替

Youtuber火花羅也肯定圓環設置的正面效果,他說明,歐洲以圓環取代傳統的無號誌交叉路口,可減少90%的事故率。無號誌圓環也可讓駕駛免於浪費時間停等無意義紅綠燈。他解釋,紅綠燈一般用在車流量大到較難做管制的路口。台灣已經有支線禮讓幹線、左方車禮讓右方車等的相關規定,紅綠燈在車流量相對不大的地區顯得有些沒必要,且紅綠燈一支單造價就約需200萬台幣左右,相比只需維護道路的圓環來說,看起來確實是個不太明智的選擇。

火花羅.jpg

​Youtuber  火花羅/潘玟卉攝

截圖 2020-06-21 下午1.24.31.png
Testimonials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IMG20200528103619.jpg

交通部道路安全委員會組長​湯儒彥潘玟卉攝

都市設計的一種方式,讓整體比較柔和。」

交通部道路安全委員會組長湯儒彥認為,圓環主要功能是否為「疏導車流」仍執得探討。他解釋,並不是所有圓環都是為「疏導交通」而生。例如:巴黎凱旋門圓環,其設立的目的在保護具歷史意義的古蹟。而英國也利用圓環來做都市設計,使整體市容更加柔和。綜合來看,在評估是否設立或拆除一個圓環時,應多方考量該地區的周邊環境才能下定論。

台灣的圓環

圓環在台灣不算少見,然而,全台對「機車過圓環」的方式卻始終沒有統一的標準,根據Youtuber火花羅的整理,從北到南高達5種不一樣過法。

 1、內側禁行機車:桃園龍岡圓環、新竹東門圓環

截圖 2020-06-21 下午10.30.01.png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2、圓環內設置紅綠燈:台北民生圓環

截圖 2020-06-21 下午10.08.01.png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3、設置實體分隔島:台北仁愛圓環

截圖 2020-06-21 下午10.17.47.png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4、無號誌圓環:嘉義噴水圓環、屏東內埔圓環

截圖 2020-06-21 下午10.14.42.png

5、圓環設置機車待轉區:台北公館圓環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圖片來源:Google街景

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表示,原則上,交通規劃應有一致性,才能讓騎士不論到哪個區域都能快速辨別號誌與標線,知道如何行駛。但現在光道路規劃就沒有整合,又要如何讓騎士有統一的辨識標準呢?

火花羅認為,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應是讓交通局加強騎士考照的圓環規定。「我們要從教育開始,宣導正確的駕駛觀念。現行考照筆試對圓環規定是以選擇題處理,騎士們對於圓環交通規則及標線的印象不會特別深刻,而路考中,也沒有對圓環設置額外關卡,使的很多騎士即便駕照考過了,依舊對圓環規定不清楚。」

常見違規行為

王偉宇表示,以現行台北市圓環資料來看,騎士最常違規的行徑分別為以下三種:

​違規停車狀況

以台北市來說,機車違規停車狀況非常常見,騎士常因貪圖方便而臨停在紅線上、其他危險的區域。

​內環禁行機車

台北市的圓環都偏大,內環道設有「禁行機車」,但不熟路況的騎士可能會因不慎誤闖內環道而受罰。

違規倒車或逆向

圓環動線為單方向行進,某些騎士在錯過路口後為貪圖方便,逆向騎乘,致使受罰。

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

第56條

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

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

​第73條

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 下罰鍰

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

​第45條

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
元以下罰鍰

IMG20200614082321.jpg

​公館圓環交警抓違規 潘玟卉攝影

爭議條款

0dg423q7u4jx4mmabkzoe1ytbmpswu.jpg

道路交通安全規則102條第十款

「行經多車道之圓環,應讓內側車道之車輛先行」若內環與外環車發生事故,外環車也會有較大責任。

王偉宇說明,行經圓環時,外環需禮讓內環的規定,與騎士平時騎乘一般道路的交通規則常識不太一樣。在一般道路行駛上,騎士普遍的認知為「外側慢車道,內側快車道」,因此理應是內側車讓外側車。然而在台北圓環中,受「禁行機車」限制,內環僅汽車可通行,且享有優先通行權,機車騎士們被迫繞較遠的路程過路。且外環車道為汽機車共用,機車需在車種相對較雜亂的區域行駛,難免會發生事故。此時呈上述交通規則,機車又需承擔較大肇責,這也是目前造成廣大機車騎士不滿的原因之一。

台灣交通安全理事林志學認為,「外環讓內環」是國際交通共識,本身沒有問題,問題出在台灣「禁行機車」的道路設計。他舉台南的民生圓環為例,此圓環採內環動,外環就以紅綠燈鎖定的方式運作,反之亦然。然而如此一來,一個好好的圓環就硬生生被拆成汽車環與機車環。此做法會造成從入環至出環,最少要等兩次紅綠燈,圓環疏導交通的功能大幅下降。

​圖/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提供

Safe or Dangerous?

綜上所述,一系列的法規明顯並沒有讓圓環成為一個較為安全的交通設置,它仍然是交通事故多發的重災區。

「待轉格」使圓環喪失意義

林志學為此補充,他認為「待轉區」也是一大交通亂象。他進一步說明,機車待轉區的設置使圓環「疏導車流」的本質失去意義,因為這樣做完全違反了最基本的圓環動線,這種走法是很不合理的,以公館圓環基隆路四段與羅斯福路五段的待轉格為例,試想今天所有機車都用待轉方式轉彎,等於完全是在過一個畸形多岔路口,哪裡是圓?哪裡又是環?圓環二字又從何而來呢?

截圖 2020-06-22 上午12.13.06.png

​台灣交通安全理事 林志學/潘玟卉攝

2143887791.jpg

​公館圓環待轉格示意 製圖/呂佳郁

song.jpg

道路交通專欄作家許晟松潘玟卉攝

禁行機車造成路權分配不均

許晟松也指出,台灣的道路設計上機車道被排擠的問題,許多路段政府會以禁行機車來保障汽車用路人安全,然而機車道、外側車道卻沒有硬性規定汽車、公車等大型車輛不能行駛,造成「外側車道甚麼車都有,內側車道反而最安全」的弔詭現象。

​車種分流

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認為,車種分流基本的原則是「避免混合車流」,其功能不僅是保障汽車安全,其他車種也應納入規劃範疇,如腳踏車、機車等,落實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」,非「齊頭式平等」。

火花羅也補充,台灣車種分流其實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,「政府可能認為,只要我有提供額外的相關政策和設施,比如機車專用

IMG20200603113317_01.jpg

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

羅孝賢/潘玟卉攝

道,那麼車種分流就是好東西。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。」他解釋,台灣並沒有額外為機車設置通行圓環專用道。照常理來說,應是汽車如何通行,機車就如何通行,因為交通法規中沒有額外細項,規定機車應如何通行,但實際狀況卻是以很多道路標線、標記來限制機車在圓環的通行。

 

目前唯一做到車種分流的是橋樑,因為沒有其他的路口,所以可以輕易的將車種隔開。但到了下橋要左右轉時,汽車可直接從中線轉彎,如此對機車騎士的用路安全產生極大影響,所以綜合來看,現行規定只是單純讓機車沒有在中線騎乘的權利,這真的不叫車種分流。

407905716.jpg

​大型重機事故比例 火花羅提供

王偉宇指出,現行圓環在內側車道常限制機車的行駛是為安全考量所做的設置,用車種分流來達到相對安全的用路環境。這樣的交通規則設計確實會對機車騎士造成不便,但也是為了整體交通安全而做出的犧牲。

近五年交通事故發生率最高者圓環為仁愛與公館圓環

​製圖/陳澤玲

​過圓環TIPS

​注意道路標示

以台北市圓環來講,建成、仁愛、景福門圓環等都屬有號誌圓環,機車騎士只要避免進入內環禁行機車道,提早決定出環的彎點及打方向燈,並依循號誌的指示做行駛,原則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。

​------------ 王偉宇

保持動線流暢

進入圓環前要先選好出彎車道,若是直行或左轉車,都要保持在內側行駛,保持動線流暢。而機車在外環車道也應先選好動線,避免在繞行途中突然暫停、逆向等行為。因為在圓環出彎的那刻會有變換車道行為,若駕駛人沒有遵照交通規定行駛,車禍事故的發生便會是不可避免的。

​------------ 林志學

​改革借鑒

許晟松舉巴黎戴高樂機場旁的凱旋門圓環為例,該圓環有12個Roundabout,卻全程無號誌,然而依舊能大幅減少車禍率。他希望政府能借鑒國外成功案例,在台灣車流較小的郊區效法國外,取代為數過多的紅綠燈。同時他也坦承,這部分需要政府的配合,自己寫文章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明白這些問題,共同向政府提出陳情。」

     

羅孝賢提出未來應當出台專法,為機車完整的、系統的寫它的規範。「因為機車和汽車、腳踏車都是不一樣的。國外也是機車有自己專門的法令,而不是在汽車的法令裡偶爾想到加一句機車相關的事情。」

火花羅則認為,面對不合理的規定最好的辦法就是抵制它,改變現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參與集會遊行,讓政府知道多數民眾對這個問題的不滿與關注,他們才會做出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,讓機車騎士的路權不再受壓迫。

bottom of page